《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全解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结构

 

重难点突破

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解决课题;归纳概括,小结课题;反馈练习,巩固课题;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教法建议

导入是否新颖,能否吸引学生兴趣尤为重要。建议采用如下实验:

小小魔术:(演示实验: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将它们先混合,然后再做书本上的实验探究,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加入酚酞试液的重要作用。中和反应在教学时除了强调生成物盐和水,更要强调反应物是酸和碱。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写出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指出酸与金属氧化物,碱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这样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更深刻。并让学生分析酸滴加时由少到多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整个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解决课题;归纳概括,小结课题;反馈练习,巩固课题;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课题中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提到第一课时上,先引导学生理解pH的测定方法,这样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又多提供了一个理论知识点。

 

学法建议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按照学案设计要求进行实验探究式自主性学习。即明确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 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迁移。

 


很有帮助 一点没用 马虎还行 点错路过 继续努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