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对化学的最重要贡献是建立了元素周期分类法,这是自18世纪科学化学开始以来又一功绩。

183428日,生于西伯利亚多波尔斯克一位中学校长家里。在校时擅长数学、物理和地理学。

1848年,入彼得堡专科学校。

1855年,取得教师资格,并获金质奖章。

1856年,获化学高等学位。

1857年,首次取得大学职位。

1859年,被派往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在此期间,他与法国化学家和意大利化学家进行了交往,这些化学家在区别原子量和分子量方面的坚决主张对其影响很大。

1864年,任技术专科学校化学教授。

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

18681870年,写出《化学原理》。在著书过程中,深入探索了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对所有已知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成表,显示出元素性质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他预言周期表上的空缺,将由未知元素来填补。在以后20年中发现的3种新元素,确实具有他所预言的性质。元素周期表逐渐成为大部分化学理论的骨架。

20年后,在元素的放射蜕变中,证明用周期表阐明元素之间的嬗变过程非常有用。

190722日,逝世。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种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

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元素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质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本身在内。

可是,化学元素是什么呢?化学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人们常说,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砖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的。然而,化学元素周期律说明,化学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互相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实意味着,元素原子还肯定会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里已经孕育着物质结构理论的变革。

到了19世纪末,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放射性元素和电子被发现了,这本来是揭开原子内幕的极好机会,可是门捷列夫在实践面前却产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这些发现“会使事情复杂化”,动摇“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将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揭示”。但是遗憾的是,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07年),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实践,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部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内涵和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论,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很有帮助 一点没用 马虎还行 点错路过 继续努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