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全解

课标要求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含义;

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各种信息。

 

知识结构

质量守恒定律

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质

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提供的信息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必须按质的方法读

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必须按量的方法读

表示反应条件

表示参加反应的各微粒的相对数量

表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重难点突破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由构成物质的粒子到个数守恒到物质的质量守恒,从而突破难点。

 

教法建议

用风趣的教学手法代替相对枯燥的说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加强合作精神,培养团体意识。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实验、图片等)加强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及印象。

 

学法建议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只需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又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学习还必须采用合作交流的学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字:“引”“动”“变”。

1.引(合理引导)

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或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如对定律中的参加”“生成”“质量总和化学反应这几个词语的理解,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2.动(师生互动)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3.变(适时变换)

通过多媒体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同时变换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很有帮助 一点没用 马虎还行 点错路过 继续努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