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知识全解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体积小、质量轻、不断运动、有间隔的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微观粒子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知识结构

 

重难点突破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认识微粒的特征,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也是本课题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几方面着手对重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并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

2.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是:(1)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2)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突破难点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模型、动画演示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形象化,得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FLASH动画,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从微观角度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学法建议

1.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幻灯、FLASH动画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2本节课题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和动感设计,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了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注重情景创设,运用多媒体和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宏观、微观、直接、形象、抽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现。同时教师又及时提供协作学习引起学习者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新探索的精神和信心。

 


很有帮助 一点没用 马虎还行 点错路过 继续努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