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常见金属的性质”的优化设计》pdf

  • 资料大小: 103.67 KB
  • 资料版本:
  • 解压密码:
  • 资料评级: ★★★
  • 开 发 商: 汪英等
  • 资料来源:
  • 浏览次数:
  • 本周下载:
  • 本日下载:
  • 本月下载:
  • 资料类别: 学习文章
  • 资料授权: 免费版
  •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 运行平台:
  • 演示地址:
  • 注册地址: 点击注册
  • 更新时间: 2019年02月05日
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2012 年沪教版新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4 的相关内容后,发现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优化设计了基础实验 4———“常见金属的性质”。设计后的实验通过了苏州市区 100 多位初中化学老师的操作验证和研讨,获得肯定与好评。
一、原有实验方案的不足
( 1) 实验基本观察点不明确,尤其是金属与稀酸的反应,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观察时会遗漏重要的实验现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酸反应的重要方程式未要求学生写出。
( 2) 铁钉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金属,本实验中的常见金属选用铁钉合情合理。但未引导学生辨析铁钉不是纯铁,而是铁的合金,其硬度不代表纯铁的硬度,故易引起学生对纯铁硬度的错误认识。未充分利用实验信息,适时提炼出合金仍具有金属特性,让学生对合金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 3) 实验目的 2 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但在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未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剧烈程度归纳金属的活动性。
( 4) 由于铝表面氧化膜的致密度、厚度、打磨深度及铝形成氧化膜的速度等因素影响,实验中发现在较长时间内即使打磨处理过的铝与稀酸反应的速度还是不及锌。把铝和锌放在一起对比会造成学生错误地认为铝的活动性比锌弱。
( 5) 同种金属分别与等氢离子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度的不同,未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 6) 有氧化膜的金属接触稀酸后还是会冒气泡的现象,未适时引导学生捕捉并分析原因。
( 7) 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时间,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出结论。

下载地址

本站下载
镜像服务器下载

由于网站空间有限,部分大文件暂时放在阿里云盘或者百度网盘供大家下载,请看清下载的“提取码”
如果这份资料总是不能下载,请点击报告错误 ,欢迎广大作者给我们提供资料 ,在此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软件下载连接及抄袭本站原创内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