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的由来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酸是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要知道一种酸或者碱的强度,就必须知道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1894年,徳国两位物理学家科尔劳施和海徳维勒精确测定出纯水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在25 ℃时为1×1014。这就是说,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共同存在于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因此,溶液的酸度或者碱度可以用这两种离子中任一离子浓度表示。

然而在数学中,0.00001、0.0000001等等这些数值太微小了,使用起来极不方便。1909年,丹麦生物化学家索伦森提出用pH来表示这些微小的数值,就是氢离子浓度c(H)=l×10pH,这里的“p”来自英文的“power”。后来他又采用负对数值。

根据pH的计算公式可知,常温下,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显酸性;pH>7时,显碱性。

索伦森首先利用甘汞电极测定溶液的pH。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测定pH的方法,如使用pH试纸、pH计等。


很有帮助 一点没用 马虎还行 点错路过 继续努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